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专家座谈会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4
手机版

编者按: 2月28日下午,由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组织了一场专题座谈会。来自我省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教师代表齐聚一堂,畅谈如何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本报择要摘登,以飨读者。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院长 张彦

作为我省目前唯一一所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院校,浙江大学的担子不轻,但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如何加强学科建设呢?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完善二级学科方向,建立研究团队,开展针对性研究。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明确研究主题,产出重要成果。转向和关注学科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

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学科建设要服务于教学过程,要鼓励教师将自己的前沿研究应用于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学科建设要服务于浙江建设,目前学院积极参与“八八战略”“四个全面“拆治归”“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省委、省政府重点项目的课题研究。

自觉地把育人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

浙江工业大学国家“千人计划”人选 车声雷

在我看来,“教书”与“育人”就像吃饭和喝水,是培养孩长大成人所必不可少的两个部分。如果把专业教育比作吃饭,思想品德教育就像喝水一样,哪个都不能少。这个比喻虽然粗糙,不一定正确,但是可以得到一点方法论上的启示。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的体会是,如果把学生线的工作比作给学生喝汤,当然要追求“春风化雨、雨露滋润”般的自然、亲切。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教师,如果能自觉地把“育人”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甚至可以比辅导员还要大。

我自己的做法是,上课时讲到产业、经济时,会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讲到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时,则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把我国的材料领域推进到世界的前列。平时在指导学生做实验、讨论数据、开组会的时候,还会一遍遍地向学生强调,绝对不能做数据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的事情。我的团队有30多名研究生,从入学开始,我会和每一个研究生深入交谈几次,谈人生规划、谈专业发展方向,了解他们的想法,确定和指导研究课题。这个时候,我会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做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思想理论课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来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系统,教师是它的主体,学生既是它的客体,也是它的主体,教学的内容、形式(包括方式、方法、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系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通过中介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们的质和量、它们之间的融洽度、契合度也就是结构,直接决定了课的功能和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和周围的其他系统相互联系着的,这周围的其他系统中,最直接的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离得比较近的有学校的党委和行政领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线、校园文化建设、专业课教学,还有学校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尤其是宣传部、教务处和学科性学院。离得远一点的有家庭、社会、党和政府以致整个国家的情况、全球的情况。除了现实的其他系统,还有虚拟的网络系统。校内的其他系统是高校思政课的小环境,校外的其他系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环境。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效果。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效果是由本系统要素的质量、结构的合理性程度、环境的有利程度共同造成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全面协调持续地推进。

投身“五水共治” 培养水利情怀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陈晓东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和专业培养结合在一起,首先要让即将从事水利行业的学生了解水利的形势,即当下的“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体”等,让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的水利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这是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于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积极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五水共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如上虞区“河长制”管理考核工作,由学院总支书记王俊萍负责,分成4个考核小组,7名教师带领20名学生,利用周六、日及暑假完成了对上虞区所有乡镇与“河长制”相关的台帐、现场的考核;去年绍兴市河道清淤工作检查,7名教师带领29名学生利用暑假,对绍兴市所属8个县区1594个河道清淤项目的内容进行了逐一检查。学生参与这些项目,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项目负责人说: “第三方考核不仅减轻地方水利局压力,为‘河长制’管理发挥了作用,而且也为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创造了机会,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践,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等综合素质很有帮助。” 2016年我院学生申报的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大多与“五水共治”相关,如“池塘水体新型排污净化循环系统推广应用”“虹吸管太阳能装置研发”等,以及产品比赛挑战杯的“一种围海绿色全自动水闸的设计与研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涉及五水共治、水土保持、防汛避险知识等,充分体现水利特色、学院特点。我院的水资源协会作为学校品牌社团和省级优秀社团,积极组织开展了大量水利、水文化方面的活动。

努力集聚农林高端人才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童再康

学校党委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建设是“一号工程”的理念,全面分析影响学校跨越发展的人才短板,把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落实到“一把手”责任。对接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计划,以学校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为基点,制定切实有效的引才措施,做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三个统一”。

学校的人、财、物资源重点围绕人才配置,积极为高层次人才组建学术团队,同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术上的引领示范作用。

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做到感情留人。通过构筑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建设营造一个包容、开放、和谐、舒适的文化氛围。

一年多来,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全职引进作物遗传学家喻树迅院士、新引进杰青1人、长江特聘教授2人、国家千人(短期)2人、培养了科技部青年创新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2016年新上省千人3名。同时,注重师资的国际化,与世界排名前列的芬兰赫尔新基大学合作,引进高水平的教授5名(3名外专),高层次人才队伍上了新台阶。

领军人才的引进与有效使用,一批创新平台得到发展,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科技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生物农药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国家茶文化基地快速发展。

坚持服务宗旨 突出实效特色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副院长 戚栋明

一是主动出击。积极贯彻主动服务的理念,推动建立校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校与20多个地方政府签订了校地科技合作协议,绍兴、余杭等地还设立了针对我校的校企科技合作专项基金。学校每年组织策划各类科技对接活动30多次,尤其是“百名教授结对绍兴百家纺企”“百名专家企业行”、省“双服务”专项行动等取得了实效,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

二是积极谋划。多年前我校就已成立面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服务中心”,先后在绍兴市等地建立了13个技术转移中心;近几年,积极谋划、稳步推进,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部火炬中心优秀示范机构、省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省科技经纪人制度试点高校。

三是政策引导。为激励学校老师主动投身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我们切实优化内部管理制度,对参与科技服务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消除了他们在项目认定、职称评定、待遇收入、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目前,校园里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人服务一企业”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已内化为众多专任教师的自发追求。

立德树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浙江大学教授 苏德矿

几年来,在课前或课间,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人们奋发向上,向往美好的一些视频。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在学习中学会团队合作,培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大学生必须有自控的能力,让自己交些好朋友,学些好习惯。只要你对未来有理想,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我把育人放在和教学一样重要的位置上,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我希望能把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们奋发向上。我在微博里和同学们交朋友,转发央视微博、人民日报微博、浙大微博等,传播正能量,与学生们探讨学习,探讨人生,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的微博由于是公开答疑,不仅面对浙大学生,还要面对全国的学生,虽然答疑每天要花很多时间,但是解决了学生们的困惑,我感到非常开心。每学期最后一堂课,我时常给学生献歌一曲,浙江大学校歌激发他们的爱校热情。昂扬的励志歌曲激励他们大胆探索、不畏艰难险阻,勇攀学术高峰;轻快动人的青春小调让他们把握时光,珍惜岁月。我还时常写寄语鼓励他们,做个优秀的大学生。

我去多个高校和教师交流我的教学“六字经”:懂、透、精、趣、情、德。给学生作演讲,从我一个普通老师的求学之梦,唱歌之梦,爱情之梦,教师之梦,激励他们要有梦想,更要坚持。

浙江高等教育如何奋起直追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徐小洲

要解决好我省高等教育奋起直追的“动力”问题,一定要处理好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问题。首先要厘清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高等教育各个类型与结构来适应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对重点高校建设、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上有一个长远的谋划考虑。同时还要解决好怎样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不能盲目地与北京、江苏、上海等省(市)对比指标,而应根据不同城市、不同高校的特征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推进教育国际化也不仅仅在于中外联合办学,要研究未来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如何发展。

浙江高等教育奋起直追,还要解决好如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当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解决好资源瓶颈问题,一个是新经济依托的科技问题,即科学技术能否转化为经济效能,二是瓶颈技术人才问题,即高等教育能否培养数以亿计的,管用能用的技术型与创新型的拔尖人才,浙江各高校在这些方面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特色取胜,弯道超车,开拓我省高教发展“制高点”

浙江大学教授 方展画

首先,我认为应该是“特色取胜”。高校不能片面追求“高大上”,不能单纯讲“指标”,不能陷于“攀比”的发展误区之中。个性化、多样化应成为重点高校建设的最主要的价值评判,也应成为行政推动的最重要的建设导向。高校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不体现在学校的“局部”,也不仅仅体现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学科,而体现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上。重点高校的特色需要有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渗入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围绕着新的理念和模式推出新的制度加以切实的保障。

其次,学校在寻找“特色”时总是基于自身的条件和优势,采取的方式是“放大”或“强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甚至不是最佳的方法。浙江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为重点高校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机遇,重点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尤其是要创造条件努力实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新战略,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实现弯道超车。

第三,重点高校必须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己任。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远远不能满足强国战略的需要,教育教学模式陈旧,建设重点高校理应对“钱学森之问”作出回应,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上应“蹚深水区” “啃硬骨头”,成为教学改革的引领者。鉴于教学改革的艰巨性及其改革成效的滞后性,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重点高校建设过程中对培养模式改革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督查。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骆建军

高校的培养目标,即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围绕的核心,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规格。确定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行过程。运行的关键是“贯穿”,其含义是结合、穿过、连通的意思,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教育教学、贯通到教育教学首尾、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去。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模式的创新。我们要按照这个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克服一些高校忽视甚至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进一步改变有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甚至以错误言行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倾向,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讲话精神。

协同创新,解决家政与养老工作难题

浙江树人学院教授 朱红缨

浙江树人学院针对民生需求,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承担了浙江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工作,3年多来,搭建了宁波、衢州、温台三大分中心,形成了相互促进、层次明确的 “1+3”协同工作机制,以浙江树人学院为主联合加盟学校,采用“双轮驱动”方式,“培养学院专才、培训社会人才”,共开设家政服务、健康管理、康复治疗技术、老年护理、母婴护理、社区与家政管理、社区与养老机构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13个培养方向,当年招收在校大中专学生1.8万人。同时,家政联盟下属20余家培训基地,当年培训家政类、护理类、老年服务类从业人员近17万人。

同时,联盟积极发挥联系社会的职能,搭设交流与展示平台,建设了网站、开通了网络交流QQ群、开办了联盟刊物共出29期简报、接待联盟各单位交流80余次,2016年我省共有71家家庭服务企业进入全国“千户百强”之列。

3年多来,从而基本实现了:面向服务的人才培养,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面向管理的人才培养,能符合企业转型的需求;面向专业的人才培养,能符合学科发展的需求。

想要了解最新教育资讯,请教教育困惑、分享教育经验与心得吗?那就关注新浪微博@新浪浙江教育,反映你的诉求和发现;或关注公众号:教育资讯一点通(zj_edu);或加入新浪浙江家长会,官方互动QQ群:62210056。了解更多留学资讯,请加入新浪浙江留学帮帮团qq群:280980058。

更多资讯请扫二维码

上一篇:紧随雅思专家脚步揭秘澳洲大学商科专业排名
下一篇:第一批双一流高校名单何时公布?答案来了!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