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高中村:山巅上盛开产业“扶贫花”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9-12-03
手机版

  

  

  水城县阿戛镇高中村,属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全市之最,是市委书记王忠的挂帮扶贫点。全村共4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寨,90%为苗族,365户186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58户1402人。大山阻隔,造成了交通不便;山高坡陡,致使农耕条件恶劣。长期以来,高中村的村民们处于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深度贫困状态。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高中村立足资源禀赋,靠山吃山,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形成了以养牛为主,养蜂、养鸡、养羊以及食用菌种植、盆景培育等为辅的特色产业格局。随着各类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个贫困村寨正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高”,是高中村大部分村民组的显著特征。从村委出发,要去海拔2000多米的大坪子组,得小心翼翼地穿行在面对面都看不清人的浓雾中,沿着盘山蜿蜒的通村公路缓缓“爬”到山顶。

  “穷”,是高中村昔日在人们眼中的鲜明“标签”。“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这些因素导致了高中村全村整体性贫困。”提起村里的情况,村支书李庆国语气沉重。

  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如何才能让这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得到彻底解决,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

  作为全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高中村成为王忠书记最挂心的一件事。他多次深入高中村调研,并结合该村实际情况提出,发展产业才是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

  

  这犹如从思路上给高中村人打开了一扇“窗”,抓发展、促脱贫、奔小康的路径由此确定——

  山,是桎梏,带来的是挥之不去的贫困,“锁”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山,却又是上天的馈赠,发展传统农耕不行,发展特色产业却是一片“绿洲”啊!

  在深刻细致分析村情后,该村把点放在了稳定就业和发展产业上,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先稳定就业,从2014年至2019年9月,通过劳动力就业培训、组织参加集中外出务工等,促进636人就业,全村外出务工总收入147.5万元;再发展产业,留在家里的,全部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在村里的组织带动下,几年时间,高中村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昔日的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养牛、养蜂、食用菌种植、盆景培育等产业遍地开花,特色产业成了高中村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高中村,跟着李庆国在村里走了一圈。到了山顶上的大坪子组,只见山上初显萧瑟,寨子里却是生机勃勃。道路两旁,造型别致的火棘盆景、干净整洁的村间小道和房舍、各家各户小菜园里青翠欲滴的蔬菜,为冬日的小寨子增添了生动而亮丽的色彩。

  走到贫困户李忠喜家门前,一股欣欣向荣的气息迎面而来: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屋檐下挂着喜气的红灯笼,中间还簇拥着一个大大的“中国结”,屋里家什虽然不多,却拾掇得整整齐齐。

  “卫生搞得不错,要继续保持哦!”“那是肯定,我们家可是示范户呢!”瞅着正门上贴的阿戛镇发的“人居环境整治‘三新一清洁’卫生示范户”标志牌,李忠喜的女儿李小丽羞涩地应答,脸上隐隐透着骄傲。

  离李忠喜家不远处,是该村的1号养牛场。李忠喜正在那里清扫牛圈。今年40岁的李忠喜原来在外打工,每月吃住下来挣不了几个钱。村里发展产业后,李忠喜回到家乡搞起了养殖,如今他不仅是合作社养殖产业的股东之一,还是该村火棘产业的总经理。

  “日子越来越好喽,我家2018年养牛赚了4万块钱,媳妇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务工年收入又有1万块钱,大儿子技校毕业后在上海务工,这‘贫困帽’呀该摘下了。”李忠喜开心地说。

  我们沿着村里的串户路边走边看,一边领略山村之美,一边感受产业给村里带来的喜悦之气。

  “李支书,客人们,你们快来家里坐坐。”正在自家小菜园里种菜的村民熊开义热情地发出邀请,声音洪亮,“底气”十足。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熊开义主动找到村委,表明自己想要养猪的愿望。在村委的帮助下,合作社投入10万元给熊开义养猪,条件是三年内出40头小猪苗交给村委,村委再将猪苗分给贫困户养殖,通过这样的循环模式带动百姓脱贫。目前,熊开义已向村委交出20头小猪仔,2018年,通过发展养猪产业,熊开义家收入达到了10万元。

  “以前的日子哪是这个样子,不摆了不摆了。现在村子美了,腰包鼓了,日子就像泡在了蜜水里!”熊开义乐呵呵地说,不愿再提以前的苦日子。

  下午,我们趋车绕行来到扑鲁克组的食用菌基地,只见占地22.19亩的15个食用菌大棚像临阵的士兵一字排开,整整齐齐,十分惹眼。

  这个食用菌基地,有12户农户60人以土地入股,用工涵盖整个高中村,平均每天用工量达到260人。

  “这组菌包再过两个小时就可采摘了,要把握好时间。”大棚里,基地管理人员朱银章正仔细观察着菌架上摆得整整齐齐的菌包,叮嘱着工人们。

  朱银章是扑鲁克组村民,自基地建成后,由于技术过硬,他当上了基地的“小头头”,每月工资有3000元。在家门口务工,还有时间照顾家、照看还在读书的两个孩子,这让朱银章心怀感恩,管理起基地来尽心尽力。

  只要说起食用菌栽培技术,朱银章可以兴奋地说上半天。“这些小磨菇,撑开的可是‘致富伞’呢!”朱银章说,从10月份到现在已经采摘了20吨左右,村民们按每小时10块钱计酬,每家每户都挣了不少钱。

  “现在产业有了,基础设施也跟上来了。全村4个村民组10个自然寨已经100%解决了安全饮水,村寨全部通路,居民通电率达100%,通讯网络全覆盖,建成了村级卫生室并配有村医……”一件件数着高中村发生的变化,憧憬着以后的生活,29岁的村支书李庆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暮色将近,离开高中村时,我们站在山腰上远远地凝望着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一栋栋整洁漂亮的房舍、一个个精致的小菜园、一条条灰白显眼的串户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冬日村景图,定格在乌蒙群山之中。这,也许就是高中村“最美的乡愁”吧!(孙卫东 喻 梅)

  来源:水城县委宣传部

  

上一篇:【城市更文明 生活更美好】赣州市文清路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显特色
下一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承诺书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