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这么多人真相信花15万就能上武大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6
手机版

花15万元,可拿武汉大学“正规本科文凭”,看到这消息,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虑。但是,来自上海、浙江、江苏、黑龙江等多个省市的数百名家长却选择了相信。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利用武汉大学校园自主招生的诈骗案。仅在嘉兴,2012年-2014年,被告人凌某、李某就以所谓“武汉大学自主招生”骗取24名学生家长合计420多万元。

骗子行骗,或许有其“高明”之处。根据报道,他们串通校内工作人员,获得了武汉大学校内学生宿舍的床位,而且还伪装成武大教务处老师,让家长相信。通过一系列方法,行骗者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在类似的招生骗局中,内外勾结是普遍特征,至少从形式看,骗子能够把骗局的细节做得圆满。

但是,很多人仍然无法理解的是:即便骗子的骗术再高明,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知名高校不好进是常识,为什么涉事家长和学生就相信“好事”能落到自己头上呢?

可资对照的是,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招生腐败案事发后,有人大教授披露“给100万就能上人大”。不同的是,武汉大学的这起案件是诈骗案,没有证据证明学校招生部门卷入其中,而人大招生腐败的操盘手、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已坐实受贿2000余万。也就是说,花钱上重点大学并非不可能。尽管15万和100万有明显的数量级差距,但是这些家长仍然选择了相信——他们以为能通过行贿上武大。

在武大招生诈骗案中,最“冤”的莫过于自主招生制度了。这些以为能够花钱让子女上武大的家长,想利用自主招生的“黑幕”达到目的——之前人大招生腐败案的问题正是出在类似自主招生的“点招”。可以说,自主招生制度已陷入某种“污名化”的局面。不少人认为自主招生就是存在腐败的,被骗的家长和学生更是希望搭上这班腐败专列。骗子正是利用了这种社会心理成功实施了行骗。

如此看来,自主招生骗局的成立,与假装高官秘书、军人,声称“在中央有人”的骗局,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他们都利用了社会对腐败的想象,对灰色空间存在的认同,组织和编造一种“黑对黑”的骗局。而在现实中曝光的真实腐败,无形中给这些骗局增添了“可信度”。消除类似骗局滋生的土壤,首要的是正本清源,消除灰色空间。没有招生腐败,家长和学生自然不会相信花钱就能上名校。

对于自主招生诈骗案,不是说自主招生不行,自主招生发展太快,给骗子以可乘之机。事实上,是自主招生制度还不够完善,自主招生工作铺得还不够开。如果自主招生成为公众普遍认可的招生制度,进而真正实现常态化,而不只是高考制度以外的“旁门”,公众对自主招生的认识也会更加客观,自主招生工作所能接受的监督也会更加集中。如今,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眼中,自主招生仍是“旁门”,进而想在这个“旁门”上动歪脑筋。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天底下更没有花15万就能上名校的“好事”。自主招生制度要进一步获取社会信任,就首先要让公众相信它已是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常态模式。我国实施高校自主招生以来,一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更常有艰难和陷入僵局的时刻。这恐怕是高等教育招生录取改革的必经之痛,突破这一痛点,自主招生制度才能更加自信,类似“污名化”和利用灰色空间行骗的尴尬也会随之消失。(王钟的)

[责任编辑:陈城]

上一篇: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全球招才
下一篇: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东南区四强诞生,有你的学校吗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