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6
手机版

?

记者 张维麟 制图

核心速读

国内首条年产2万吨的自动化纯钛卷板生产线在云南建成,为解决生产过程中钛表面酸洗液的加热问题,昆明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经过反复测试,研发出一套非接触的微波快速加热技术,改变了传统燃烧锅炉的加热方式,为企业解决了污染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这项技术从小试到中试是在学校完成的。”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教授郭胜惠介绍说:“在企业建厂初期,校企双方就把该技术与建厂设计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让一个科技项目和一个产业化实施项目以及高校的科研开发能力进行有机整合。应该说,这是一个‘产学研’完美结合的典型案例。”

有原始创新才有技术核心。作为我省唯一一所理工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始终以支撑云南产业发展为使命,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凝练科技方向、打造科研平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属于昆工的鲜活数字

——人才培养成效明显,昆工目前有各类学生总数达61723人,办学规模连续16年保持全省高校首位;学科建设成绩突出,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6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标志着学校在这两个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师资力量日益雄厚,共计116人入选国家和省高端人才队伍;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年度科研规模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近三年连续突破8亿元。

——5年来,昆工向社会转移、扩散5000余项技术,技术转移规模占全省60多所高校的三分之二,技术辐射省内外1000余家中小企业,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5000余亿元。

——昆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3个,部级科研7个,省级科研平台8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创新团队1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

——“十二五”期间,昆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连续5年居云南高校之首。获国家、省部级奖12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4项。获专利授权4422件。

通过以上一组组数字,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理工男”形象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昆工何以脱颖而出

在创新型云南建设中,昆工何以脱颖而出?校长彭金辉表示:“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昆工营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全校形成爱惜人才、尊重人才、渴求人才的共识,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术氛围和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环境,为人才搭台唱戏清除一切障碍。”

多年来,昆工不断健全人才队伍运行发展机制;以高端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经费投入为支撑,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关怀青年人才生活,努力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目前昆工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实力大为增强,为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昆工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培政策,集中整合优势资源,力争在“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方面有较大突破。同时,有重点地加强青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竞争力明显高于发达地区的引才条件,力争在10年内储备30名以上国家级青年高层次人才。

实施“专职科研队伍建设计划”和“博士后研究提升计划”。昆工鼓励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团队,先行组建专职科研队伍,在人财物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逐步建立一支由事业编制教学科研人员、非事业编制科研助理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在读研究生组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多层次专职科研队伍。近5年来,昆工曾连续3年引进博士1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由608人增加到1129人,新增“万人计划”2人、“千人计划”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新增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5人。

拥有了更多人才的昆工,更显得活力四射、朝气蓬勃。

在“有色王国”打造“科研王牌”

多年来,围绕我省有色金属王国的资源优势,昆工构建了以“有色金属冶金”为代表,地质、采矿、选矿、有色冶金、有色金属新材料、有色冶金环境保护、有色冶金过程自动化、有色冶金成套装备等为特色的“大有色”优势学科专业群,打造了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在全国冶金、矿山行业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

以冶金工程系为例,它是昆工办学实力最强、水平最高、特色最突出的基层教学部门之一,也是目前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该系成功研制了与真空冶金、微波冶金技术等相匹配的专用装备,在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实现产业化,并转让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累计创造产值超过1000亿元,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余万吨,节能超过100 万吨标煤,促进了我国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技术进步,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冶金行业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近5年来,该系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6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出版教材/专著22部,发表SCI检索论文51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98件。

针对有色冶金熔池熔炼中炉渣金属含量高、炉体及喷枪寿命短等问题,昆工发明了有色冶金富氧强化熔炼及搅拌供热技术体系,应用于金川复杂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采用高压超音速全氧顶吹自热熔炼原理处理铜镍精矿的新工艺、采用富氧顶吹强化熔炼原理处理低品位高氧化镁难处理镍精矿的新工艺,攻克了复杂镍资源高效处理和铜镍有效分离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该工艺近3年新增销售收入1350.00亿元,减排酸性废水296.21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1.32万吨,节能43.96万吨标煤,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昆明理工大学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共建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培育了昆工恒达、云铜科技、耐磨科技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现代火法炼锡精炼新技术”、“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等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及成套设备已实现向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输出,有力促进了云南省矿冶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全媒体记者 施铭)

上一篇:大连海事大学参加2017年交通运输财务审计工作视频会议
下一篇:福建省教育厅调研组来集美大学开展办学目标考核反馈和教学质量调研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