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民国大学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6
手机版

记忆被重新打开,看到的不止是从前人们的面孔和皮囊,还有在一片混乱中,仍然挺拔的信念和不能割舍的向上愿望。民国的学校大多经历动乱,逐渐成为这个国家顶尖的学府。还有一些大学却留下了它们曾经那么闪耀的名字,不复存在。今天想说说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大学:遗憾无比,我们再也不能求学于此,但希望知道了这些大学背后故事的你,就像手握一条透明的丝带,能由此牵扯出那些世代更迭中的山河和太阳。

被称为“东方的哈佛”,诞生于1879年,初名圣约翰书院。办学初期,该校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用国语和上海方言授课。1881年学校开始完全用英语授课,成为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92年起学校正式开设大学课程。1905年升格为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1913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圣约翰又开始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

“约大”学费昂贵,每学期学费高达两百多银元。所以考入圣约翰大学的大都是富家子弟,每到周末,接学生回家的汽车便会在圣约翰校门口排起长龙,这在旧上海也是一个奇观。当然,圣约翰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会给予免费或一定的补助,每年约30个名额。由于是教会学校的缘故,资助名额在神学院中占较大比重。

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毕业证书

圣约翰大学的校友有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邹韬奋、林语堂、陶行知、贝聿铭、周有光等,顺手分享一下周有光对于大学的回忆:

1923年,我考入圣约翰大学。我是从静安寺坐独轮车到学校的。在路上回头看一看,后面还有四五辆独轮车向梵皇渡方向行进。土包子走进洋学堂,处处都新奇。

入学第一件事是付费注册。注册第一个手续是领取一张姓名卡片,上面用打字机打上我的姓名罗马字拼写法。校方叮嘱,一切作业和文件,都得按照这样拼写打上我的姓名。一看,这是上海话的罗马字拼音。校方不用北京话的“威妥玛”拼写法,自行规定一种上海话罗马字,全校必须遵守。学校档案都用这种字母顺序来处理。我开始看到了字母顺序的科学管理。

校园很美,建筑区之外有花园区,是从兆丰花园划过来的,也叫兆丰花园。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校园要草坪和树木来装饰。校园之内,人行道以外全是绿色草坪,花园中有许多参天大树。当时这个校园,跟世界上任何优美校园相比,决无逊色。

在两座楼房之间,学生抄近路不顾规定,践踏草坪来去。校方因势利导,在这踏坏的一条草坪上铺上石板,使不合法的过道变成合法的过道,而且显得更加优美。

校园语言用英语。一进学校,犹如到了外国,布告都用英文。课程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是外国学问,用英文课本,教师大都是美国人,讲授用英语。只有中国课程如中国古文和中国历史,由中国教师讲授;中国教师自成团体,有一位领导。“五卅惨案”之前的领导是有名的教育家孟宪承先生,孟先生也是前辈校友。

古文教师是经学家钱基博先生。学生用钢笔写作业,他大骂:中国人不会用中国笔!用钢笔写的作业一概退还重写,用毛笔!学生私下嘀咕:笔还能分国籍呢!

上海圣约翰大学足球队

再看看他们的试题:

一九四七年 圣约翰大学 史地

略述孔、老、墨、韩四家学说。

略述汉与匈奴之争。

略述唐代之府兵制。

略述尼布楚条约。

略述三峡形势。

《尚书》中的一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成就了一所名校复旦大学。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名句中还有一所与复旦齐名的私立大学——光华大学。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各界人士纷纷走上街头。圣约翰大学及附中的师生也组织罢课抗议,但遭到校方阻挠。于是6月3日,学生五百余人以及全体华籍教师19人,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1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声明不接受圣约翰大学颁发的毕业文凭。6月4日,离校学生教师集会商议自行设校事宜,他们的举动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的支持,出钱出地;连张学良将军都表示“事出爱国热忱,鄙人无不竭力援助”,愿捐出巨款,助光华一臂之力。经过各方协助,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成立了新的“光华大学”。

1947年光华大学学生证

1930年,张寿镛校长在《光华五周年纪念书序》一文中提到当时创校的艰辛:“方其经营之时,狂奔疾走,呼号相及,借甲偿乙,补屋牵罗,托钵题缘。”“筚路蓝缕,疲于奔走,凛凛焉惧风之飘摇!中学的学生以茅屋为讲堂,寒天暑地,眩涌其中,师若弟宴如也。”

光华大学办学过程中,张寿镛邀请众多名师大家来光华任教。一位校友回忆道:“学生们在简陋的饭厅里可以听到鲁迅、林语堂的演讲;在草棚里可以听到胡适之、钱基博、吕思勉、蒋竹庄、吴梅、胡刚复、朱公谨、颜任光、廖茂如、潘光旦、章乃器、王造时、罗隆基、薛迪靖、金井羊、杨荫溥、安绍芸、何炳松等教授的讲学;在休息室里可以看到张歆海和徐志摩在谈诗,李石岑在谈人生哲学。”

1927年,大名鼎鼎的胡适在好友朱经农力邀下,放弃北大教职到光华大学担任哲学讲席,开设中国哲学史课程。各系学生纷纷慕名前往,连附中的中学生也去一睹风采。当时光华刚刚建校,校舍简陋,即使是在寒冷难耐的冬日,胡适也只能在八面透风的茅屋中授课。但这没能阻止热情的学生,他们将教室挤了个水泄不通,还有人站在窗外旁听。这使得胡适十分兴奋,妙语连珠,竟然在大冬天里讲了个满头大汗。

光华大学第一次开学典礼照片

一九四七年 光华大学 历史

任作二题

1938年10月在湖南安化县蓝田镇创办的国立师范学院,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院。学校定址蓝田,因校长廖世承看重这里“既偏僻又交通便利”,偏僻是因其远离京广线,受日寇干扰少,相对安宁;交通便利则是有铁路、公路和涟水水运。《围城》里这样描述:“在平成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家的花园里,面溪背山。这乡镇绝非战略上必争之地,日本人唯一毫不吝惜的东西——炸弹,也不会浪费在这地方。所以,离学校不到半里的镇上,一天繁荣似一天,照相铺、饭店、浴室、戏院、警察局、中小学校,一应俱全。”

对于学生来说,“国师” “体育第一、德育第二、智育第三”的教育原则最有特色。体育不及格是不能毕业的,要留校由体育老师监督,每天打一小时篮球,直到合格。学校的体育设施,甚至有今天都较为冷门的棒球、垒球。

当时的校舍

这所学校还迎来了钱基博和钱钟书,父子二人分任国文系和英文系主任。在父亲的要求下来到国师的钱钟书,虽有些不情愿,但“他在湘西穷山中收获无比的丰富。如果没有蓝田之行,则钱钟书绝对不会有《围城》。”小说中的三闾大学,以及高松年校长、李梅亭教授等,虽都是虚构的,但一群来自上海、江苏等地名重一时的教授和抗战期间办成著名大学的业绩,却是活生生的历史。

当时还不到三十岁的钱钟书,是学校里衣着最讲究的年轻教授。他上起课来,妙语连珠,其神气、风度,都让学生们崇拜得五体投地。吴忠匡在《忆钱钟书先生》中回忆,钱钟书喜欢在晚饭后和人“神侃”,评论古今人物,又以评龚自珍、魏源、曾国藩等人为多。到激情处,他挥着手杖,手舞足蹈。“听钱钟书的清谈,这在当时当地是一种最大的享受……我们都好像在听音乐,他的声音有一种色泽感。”

有一次晚饭后,他提着根当时称“司帝克”的手杖,到另一先生家闲话。他讲到兴奋处,就挥着司帝克,手舞足蹈,待尽兴告别时,主人发现自家挂的蚊帐被钱先生戳了好几处窟窿。无端损失了一顶蚊帐,主人心痛死了。等他找钱钟书算账索要赔偿时,钱却大笑着一溜烟跑了。

《民国老试卷》收入民国时期各大学各学科入学试卷三百余套,涵盖大学逾五十所,学科包括国文、数学、英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公民等普考科目及经济学、心理学、簿记、博物等专门科目。本书通过大学招生考试试题这一特殊文献类型,展现民国教育和社会风貌:其时东西方文化交汇,传统之学与现代科学均在考卷中有所体现;时逢乱世,救国图强是试卷中的重要主题。自主招生是当时主流,国立、省立、私立、教会等诸类大学分别命题招生,各揽英才,留下了丰富多姿的教育史料。

众多名人都曾在民国时期参加大学招生考试,钱锺书、何炳棣、资中筠、季羡林、金庸、陈省身、杨振宁、叶嘉莹、董辅礽、钱学森、黄仁宇都曾忆及当年考试对其人生的影响。考卷命题者已不可详考,但从现有资料可知,胡适、朱自清、钱端升、雷海宗、陈寅恪、叶公超、钱穆、江泽涵、吴大猷、华罗庚等名家、学者都曾参与命题。所有这些,都体现出这些试卷的价值。

上一篇:情侣买房准备结婚9年未接到房 孩子已上幼儿园
下一篇:兰州市政协主席俞敬东一行来兰州理工大学走访调研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