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信息化,为名校建设按下“快进键”

栏目:行业动态  时间:2017-03-17
手机版

传统行业正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新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冲击。面对不断被颠覆的传统行业和层出不穷的新兴行业,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的职业教育如何参与变革?

“十三五”期间,不少中职学校将“名校”品牌创建的视角放在信息化建设上。“未来教育必将是架构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这是校长们的共识。

向管理要效率

学生轻触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就能查看到该教室的课程安排、授课教师;将校园卡放在电子班牌的感应器上,即可完成请假、考勤等操作;用手机扫一扫考试二维码,系统会自动出卷,学生可在线答题,考试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成绩……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这个集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智慧校园”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校园生活。

“数字化校园只是对校内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提供一个数据集成平台,而智慧校园则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带着这样的思考,衢州工程技术学校建立了智能管理平台,该平台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门禁管理、学籍档案管理、操行评定等,通过对数据的动态分析,即可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管理。

无独有偶,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由校长牵头,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各个处室合力挖掘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校资源的融合与共享。“以往学校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的数据平台,但互不相融,各部门的数据平台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学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的失序。”在校长张国方看来,信息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优化学校的管理。

诚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王忠林所言:“名校建设时期,中职学校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学校信息化平台进行整合重构,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以管理赢得秩序。”

以“信息化”之名,实现“学”的变革

“14号桌的同学使用外用表姿势很标准。”“1号桌同学焊锡的成果图已经上传。”“今天课堂上学生完成电路检测排故的时间较长。”……讲台上的两台液晶显示器记录下了实训课的全过程,教师能捕捉到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是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一堂“云实训”观摩课。“云实训”硬件系统、“云实训”资源库平台、现代多媒体系统共同构成了该校的“云实训”技能教学平台。课堂上,教师以实训工单的形式提出教学任务;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取相应的视频资源,边学边操作;教师再借助可视化界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反馈。“把技能拆解为几个关联的技能点,让学生对照标准化的技能操作视频完成对应技能点的操作,这显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标准化。而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及诊断功能提升了教学精准度,真正实现了‘靶向’教学。”浙江大学教授方展画如是说。

“无论采用何种信息技术,最终都必须指向‘学’的变革。”这是不少中职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共同期许。基于此,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据此开展智慧的应用,成为一些中职学校的用心所在。

“扫一扫群里的二维码,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在衢州工程技术学校16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室里,教师翁燕君正在给学生们布置任务。学生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在线答题,获得相应的“经验值”。

这是一堂礼仪课,翁燕君给学生讲解和演示了不同场合的坐姿,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学生四人一组,将实践结果以照片形式发送到教师手机上。翁燕君随即在手机上发起投票,让学生评出表现最出色的小组,票数最高的小组获得一定的“经验值”。

一堂课结束,教师可以查看到每一位学生的“经验值”,而这个“经验值”就是学生的课堂表现。翁燕君告诉记者,如果学生课堂上还有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课后可以下载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学校有很多实训课,以往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挤在一起上课,很容易遗漏一些操作细节。现在,教师把一堂课模块化、碎片化,通过学校的工程云空间存储,学生只要扫描相应的二维码即可进行精准的在线学习。”

走进宁波职教中心的智慧教室,平板电脑、双屏投影、电子白板的组合实现了多屏互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线点评、在线考试,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和习题。不仅如此,电子白板还能自动将画面切换到工厂车间,把企业工作实景搬进课堂,学生可以和企业工程师“隔空对话”。

将信息化素养植入师生心中

经过“十二五”的中职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从简单的工具应用逐渐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之中。但一些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依然存在“重建设、轻使用”“多自给、少分享”的现象,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对此,王忠林建议,中职学校在名校建设中要不断强化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让教学资源从应用走向共享,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

在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为了让每名教师都能熟练操作“云实训”平台,学校采用以新带老的方式,借助“信息化原住民”(青年教师)的帮助,将“信息化难民”(老教师)转化为“信息化移民”。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个月都开设一堂“云实训”环境下的研讨课,以研讨课的形式促进系统的应用推广和改进。

“培训先行”是张国方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遵循的准则。在宁波职教中心,每位教师都要经过系统的培训与考核。计算机高级工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微课”制作培训……一系列培训提升了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宁波职教中心的办公室,记者惊奇地发现多数教师的办公电脑没有主机,只有一台显示屏。教师的教学资料都存放在“桌面云系统”中。每位教师都有一个账号,无论在哪里,只要用计算机登陆“桌面云系统”账号,就能与学校内网建立安全链接,实现远程备课与办公。“在这样的网络空间中,每位教师都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实践,让智慧课堂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在张国方看来,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共建共享,教师不仅要共享信息化建设成果,而且要参与信息化建设过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编辑/沈静娴

上一篇:“梦想课堂”助大学生圆创业梦
下一篇:贵州大学2017自主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公布

最近更新行业动态